欢迎来到 安乡县政协 !
您的位置: 首页 >委员风采>详细内容

本色永驻“不老松” ——专访安乡县政协第一任主席汤海渔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0 09:11:30 浏览次数: 【字体:

本色永驻“不老松”

——访安乡政协第一任主席汤海渔

王月娥

 

老早就听说我们安乡政协第一任主席汤海渔老前辈退休后一直居住在邮政巷。作为县政协第一任主席,曾经的政协工作应有其特别之处吧?三十几年后的今天生活如何?我们决定前往采访。庚子3月,虽然我县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数早就清零,但担心上门采访会给老主席及其家人带去不便,只好几次将采访日期推延。3月底的一天,看天气晴好,阳光明媚,县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主任崔华群试着联系。不曾想,老主席竟然同意了。

特意邀请县政协前秘书长龚道年一同,崔华群主任和三人欣然驱车前往。十余分钟后,小车拐进了狭窄的邮政巷,进去两百多米向右折进一座老院子——原安乡县委宿舍区,便到达目的地。

龚秘书长介绍道:“这里,曾经是安乡的‘中南海’。”

历经数十年岁月,跃入眼帘的更是一种历史积淀与厚重: 院子南边是一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三层老式结构的楼房,呈东西走向,墙面有些斑驳,有些红窑砖表面已经风化,凹凸不平。一道两米高的围墙竖立在北边墙外有几棵高大虬枝的樟树掩映墙头,给院内添了几分静谧。

我打量着眼前的小院,随龚秘书长和崔主任走到最东头的一户门前。龚秘书长站在门外一声喊,屋里立马传来应答声。拉开那扇旧后门,进去。室内空间不大,陈设简单我有一种走错门的感觉。

老主席和夫人站在客厅中央,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一一握手。

此刻,大门外阳光灿烂。我们搬了几把有些年岁的靠背木椅到外面,坐在水泥台阶上。身旁一米之外,是一小片菜地,几垄菜畦,育着幼苗,种着时令蔬菜,散发着唯有乡间才有的泥土的气息。

望向靠门而坐、身着深色中山装外衣的老主席,前辈身上透露出一种令人感叹与敬仰的特质:勤劳,节俭,朴素……老前辈的传统本色在多元、追求时尚生活的当今社会依旧如此完美地得以保留并传承,真是难能可贵!

老主席已是93岁高龄,除记忆力和听力有些衰退外,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良好,言语清晰、温和,待人平易。

坐定,闲谈,了解老主席的生活。目前,老主席的起居饮食均由夫人照顾。虽已高龄,但一日三餐很有规律,饭量及口味也很正常,十分讲究穿着整齐。之后,我们的话题转入曾经的第一届政协工作。对于某些年代、某些事,老主席一时记不上来,却努力回忆着,还安慰我说可去县政协翻阅相关文史资料进一步查证。老主席是地道的南湘人,可我是西湘人,不会说南湘话。对于某些听得不大清楚的话,老主席会亲切地侧转身,倾身,尽量靠近我,还一个劲地向我们解释是自己的听力不好才未听清。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我始终感动着,坐在我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位言和色夷的慈祥老人!

老主席介绍说,1984年4月3日至10日,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宣布县政协正式成立,自己被选举为县政协主席。在县政协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老主席作了《团结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的报告。在会议上,主席结合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安乡县本地情况,分析了成立县政协是形势发展和各界人民的迫切要求,分析了人民政协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政治基础、根本任务,提出了关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努力做好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要求的意见。

彼时,安乡政协还没有办公场所。老主席请示县委领导,将县委大楼一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间成几个小间,做办公室;在政协工作机构设置方面,第一届委员会设置了办公室、学习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科学技术工作组、经济工商工业组、农业工作组、文化教育工作组、医药卫生工作组、社会工作组、统一祖国工作组等11个工作机构;81名委员(是今天委员人数的1/3)分别来自县直各部门、单位、13个乡镇(每个乡镇设一名政协联络员)以及“三胞”亲属等,代表着13个界别。

老主席任安乡县政协第一任主席的一年时间里,共召开了三次主席会议、八次常委会议、二次全体会议。那年,政协工作最引人瞩目的,是召开“三胞”亲属座谈会和中秋赏月茶话会,邀请了35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亲属参加,沟通和扩大了我县同海内外的联系,极大程度地打破了我县的封闭状态,促进了安乡经济复苏与发展,也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贡献,成为任期内极具意义的工作大事。老主席忆及此事时,目光停留在眼前菜地的某个点上,陷入了几分钟的沉思……

政协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否则容易走进形式主义圈套。这是老主席坚守的工作原则。在启动第一届政协政治协商探索后,主席的目光聚焦五保老人,加大了对城关镇五保老人的住房、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与调研,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几次和界别组的委员们徒步至目的地视察,以获取第一手详实的资料。

安乡县政协成立初期,政协工作总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难,政协工作基础、工作作风以及政协在群众中的影响和作用都是通过工作实践才能形成。在中共安乡县委的领导下,在上级政协和统战工作部门的指导下,在各部门和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下,老主席领导第一届全体政协委员振奋精神,恪尽职守,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好县政协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帮助县委和政府改进工作,为县政协今后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开创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和振兴安乡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后的今天,老主席谈到当年的工作时,仍感慨万千:“县政协成立之初,工作上难度大,但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更好地开展工作,也必须做出一点成绩来,身后站着我们的党和政府,站着我们的广大群众,心中使命感更为坚定,更为强烈,容不得来半丝松懈!”

采访结束,我走下台阶,站在菜地右侧,视线越过围墙,竟发现邻居家门框上结了重重蜘蛛网,阳台上木质弃物杂陈,台阶下长着些野草。看样子,邻居搬离此处已经有好几年了。该是怎样坚定的信念,才使老主席得以坚守旧居?

当我们三人再次穿过客厅从后门出来时,但见过道旁一把老式靠背木椅和一张矮脚小马凳上缠着黑色旧布条,我和崔主任忍不住多望了几眼。

送我们出门的老主席似乎读懂了我俩,只是淡淡一笑。老夫人则很不好意思地解释:“老物件,还能用。”

是呀,老物件,还能用。这还能用的老物件不仅诠释着时光在它身上的停驻,更诠释着老主席身上的传统本色在时光里的永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